2019年11月26日中午11.45在明華樓441召開了主題學習活動“歡迎新自己 你會相處嗎?”的總結會議。參加人員有副負責人康祎瑾和四位課題組長:王佳音😒、陳怡婷、頓明潔、梁芯睿。
首先,會議第一部分副負責人康祎瑾提出以下六個問題並與組長們進行討論🧘🏻🦼。
談談你對於本次活動主題的理解。
王佳音認為🔞:同學是我們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夥伴🫧,我們和同學一起成長,共同進步。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在相處時我們該有自己的技巧和想法。
梁芯睿認為:如何相處逐漸成為受父母包管教育的孩子面對最大的外交問題⛷。所以我們需要直視其危害並有相應的對策去解決👼🏼。
陳怡婷認為👮🏻♂️:對於本次活動我認為是學校為了增進學生對老師,對父母,對同學的感情,對自己的另一種看法𓀂😓。通過對心理委員們進行小部分的活動開展,由小擴大☯️,讓身邊的每位同學適應新大學生活👩🏼🔧,處理好每段人際關系。
頓明潔認為:本次活動的主題換句話說也是告別過去的自己,適應大學環境,學會悅納自己😂。人既然處在社會中◼️,就免不了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那麽學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也是我們學習這個課題的意義👊🏼。
你覺得組員們通過學習都有哪些變化?
王佳音認為🦖:沒學習前組員們都很陌生不會一起聊天交流。在結束學習後大家能把自己的想法真實的表達出來。
梁芯睿認為:因一些特殊情況當我們第二次學習課題的時候👩🏼,大家更有了願意交流和活躍氣氛的意識在裏面🎆。使得第二次課題學習的整體氛圍更和諧。
陳怡婷認為:我們的組員在課題開展前都未曾正式了解,不過各位組員都非常積極工作。在課題進行中有的組員說自己與老師之間一直會有矛盾發生💀,但通過幾次學習和寫完總結後💌,能看到他重新審視了自己與老師之間的關系,相信他們都會在今後與老師的關系更親密一層。
頓明潔認為:我覺得組員們對親情這個觀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觸動🦹🏿♂️,同時也學習了一些與父母相處的技巧和方法,讓自己能更好的面對自己的爸媽,其實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對外界的情感互動和反饋,同時也是另外一種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好方法吧🫅🏼。
本次活動後你收獲到什麽😜?
王佳音表示:我意識到小組學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式🛌🏿,能夠增進同學們的親密度和默契度🌷,也是獲取知識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梁芯睿表示:凡事發生都盡量少出現消極情緒🪒,盡量冷靜思考下一步的對策。防止不良情緒影響其他事物以產生不必要的負面累贅。
陳怡婷表示:因為從讀書以來自己經常屬於是老師身邊的小幫手💀,對於老師沒有過多的恐懼,會主動接觸老師🪟,但經過本次課題我更能感受到老師與學生之間微妙的關系,他們會是你的導航🟣,也會是你的心靈之窗👰🏼。所以珍惜與每位老師之間的感情🚝。
頓明潔表示💷:了解到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小知識和與人相處的小技巧。同時也結識了三個好朋友,學會了做公眾號排版,然後鍛煉了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其實,《目送》與《孩子你慢慢來》這些龍應臺的作品之前初中有讀過🌂,成年之後的再讀讓我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結束了這次的課題活動🚙🧋,認為活動對新生而言有什麽意義?
王佳音認為:我覺得能拉近新生之間的距離🤵🏻♂️,使我們能與同學更多交流,好好相處。使我們在人際的交往、溝通和協調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梁芯睿認為:新生初入大學對新事物自然而然會產生陌生,拘謹的情緒會使得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對認識新事物產生退縮心理。此次課題活動便告訴他們該如何去面對這樣的心理問題🐪。
陳怡婷認為:對於新生,我認為他們能跳脫出原本對老師長輩的概念🚣🏿◀️,換一個新的眼光、思想去接觸老師。初入大學,新的環境帶給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當有一個課題活動讓新生們去了解,解決他們的困惑這對他們是最直接及有效的方法。
頓明潔認為:同學們更加註重相處中的細節和營造社會關系的分寸感。在“學習與父母相處”的課題中👩🏻🎨,大家會更了解親情在生命中的份量➕。更加理解父母對我們的管教慢慢成為對我們的依賴這自然而自然的變化過程🖥。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無可逆轉的身份更迭。我們慢慢理解到🍍,無可奈何的傷痛也許是對人類文明長河的禮贊🫱🏿。
在課題的進行過程中,有什麽部分與預期不一樣?
王佳音表示:我以為彼此陌生的幾個同學聚在一起會冷場尷尬,但大家在學習過程中都很愉悅🧜♀️,能使活動很順利地進行。
梁芯睿表示:因我們小組有兩次課題學習,在第一次學習過程中同學不太能完整表達出自己對課題學習的看法以及計劃。第二次相對完整🕢。
陳怡婷表示:本開始以為會在課題進行時會出現許多困難,但非常出乎預料的是我的組員們非常配合我的工作🕊,對於通知的事情能馬上完成,同時許多文案的提交也能準時高質量的完成,令我這個組長倍感欣慰。
頓明潔表示🦸🏼♀️:約到大家都沒課的時間比較難,互相交流的時間不夠👨🏼🔬,分享收獲的機會也不多。其次關於課題本身,原本以為父母作為之前的十幾年我們最熟悉的人 ,沒想到在課題中,我們能發現了親情中嶄新的東西。原來我們對父母的愛遠遠沒有父母對我們的愛那麽充足那麽純粹💆🏿♀️。
在自身做到課題研究要求的同時,你會怎麽分享給班裏或是自己朋友?
王佳音表示:在班中舉行團建活動,使大家融入集體。平時可以約朋友出去看電影吃飯學習各種活動。
梁芯睿表示:在班裏分享給同學的話主要會以班會形式來呈現,以你問我答的形式在介紹完課題大致內容之後展開🚣🏿💁♀️。與朋友分享則主要以聊天談心之余來陳述觀點👷🏿。
陳怡婷表示:我覺得我們心理委員應該運用自身的優勢條件,在每周與班裏情況做記錄的同時找一位同學聊聊🤿,潛移默化地將內容分享給大家。
頓明潔表示:推薦同學或朋友去看電影和書籍。然後互相交流🤹🤴🏼、分享一些文藝作品中觸動自己的一些點🤮。或者是跟同學朋友們一起聽一聽電影的主題曲,截取一小段臺詞試著體會一下角色扮演🏋🏼♂️👨🏻🏭。或者是看一些關於電影的點評以及演員本身在訪談裏談及的對電影角色和主題立意的理解。在觀點的碰撞中也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或領悟。
最後,會議第二部分由副負責人康祎瑾進行總結🍚,她提到:“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各位心理委員們都親身參與到其中收獲了許多,與同學我們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交流𓀅;與老師我們要懂得尊重,虛心求教;與父母我們要試著對他們打開朋友圈🙂↔️,與他們同悲同喜;與自己要讓自己時刻保持好的心態🧑🏿🔬,才能更好與他人交流、相處。從“心”出發🆘,掌握了新的理解🙅🏼,為同學們營造出了一個更好的學習、生活氛圍,也同時幫助他們更好地去享受校園生活🤷🏻♂️,期待各位同學精彩的四年!”
百事3注册心理協會供稿